8个国家中心城市综合评估排名:北京、上海、广州、重庆、天津、武汉、成都、郑州
作为中国城镇规划体系设置的最高层级,北京、上海、广州、天津、重庆、成都、武汉、郑州八个国家中心城市正蓄势待发,在国家区域和城镇发展中的“中心地位”初步形成并仍在快速发展。
26日,教育部《中国都市化进程年度报告》课题组、上海交通大学城市科学研究院在沪发布的《2017国家中心城市发展报告》,给目前已有的8个国家中心城市综合评估排名依次是:北京、上海、广州、重庆、天津、武汉、成都和郑州。
截止到2015年,8个国家中心城市人口总量在全国占比为10.1%,GDP总量占比为18.42%,人均GDP是全国的1.89倍,GDP增长速度是全国水平的1.26倍。2015年8个国家中心城市的城市化率为77.97%,是全国平均水平的1.39倍。
“北京稳居首位国家中心城市之位”,课题组负责人、上海交大城市科学研究院院长刘士林说,北京的“综合实力”和“中心作用”均位列第一,“战略影响”排名第二,从各项指标水平看,与其他国家中心城市之间拉开,明显的距离。
近来被反复拷问“是否错失近些年互联网机遇”的上海排名第二。“战略影响”位居第一被认为这与上海是中国最开放和最现代化的大都市密切相关。广州排名第三,其中经济发展排名第一,同时人均GDP最高,在北上广中一枝独秀。
报告认为,排名第四的重庆获得国家战略支持的力度持续加大,位居第六的武汉各项经济指标处于较高发展水平,而位列第五的天津距离其国家中心城市规划定位提出的北方经济中心等还有不少差距。
对分列第七和第八的成都、郑州,报告提醒成都要补的基础课相当繁巨,而郑州的基础相对薄弱,经济、教育等方面还需要加快发展。
学界认为,自2005年“国家中心城市”提出后,不仅改变了中国城市的范畴体系和分类框架,也在深层次上重构着新型城镇化的基本思路和发展道路。
国家发改委城市和小城镇改革发展中心学术委秘书长冯奎表示,国家中心城市是中国在全球都市化进程中出现的“战略制高点”,也是中国新型城镇化建设发展的风向标和引领者。
数据显示,截至2017年,国家城镇化率已达58%左右。但冯奎判断,中国并未进入高度城镇化阶段。在他看来,未来一、二十年,中国仍在城镇化发展进程中,并且未来几年还将处于快速发展中。“可以预见的是,全国范围人口将继续向国家中心城市聚集,需要这些国家中心城市进一步发挥其辐射和带动作用,进一步推动其所在区域的协调发展”。
值得注意的是,在设立国家中心城市的标准方面,国家中心城市的核心职能实际上是承担国家战略使命和战略意图。
未来,国家中心城市的应如何规划建设?“应高度警惕目前流行的‘万亿元GDP’标准”,刘士林说,这个标准既是过去长期流行的“以GDP论英雄”的惯性思维影响,也表明这个已被历史淘汰的“旧发展观”仍在国家中心城市的战略布局中不愿离场。事实上,以既定权威数据为例,2015年全国GDP是689052.1亿元(人民币,下同),8个国家中心城市的GDP总量是126917.91亿元,平均下来每座城市1.5万亿元左右,但数字仅此而已,并非升格“标准”。
这位国家“十三五”发展规划专家委员会委员同时建议,从落实中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的角度,规划国家中心城市的重点区域应放在西北和东北。东北地区目前已有哈长国家级城市群,再加上振兴东北的战略需要,完全可以考虑设置一个国家中心城市。尽管在西部目前已有了重庆、成都两个国家中心城市,但在空间上都偏于西南。而西北地区是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核心区,应考虑培育一到两个国家中心城市,与海上丝绸之路上的天津、上海、广州形成一种“对称的美”,使国家中心城市在空间布局上更加均衡和优化。